滇南名胜图

 艺精通妙理,“五绝”绘人生
——赵鹤清小传


 
 
         赵鹤清先生(1866-1954),字松泉,别号瘦仙,楚雄姚安人,云南近代国学艺术大师。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称赞他:松泉工于艺,艺精通妙理。世人又赞他有“五绝”,即在即在诗词、书法、绘画、园艺、篆刻等方面都造诣极高。

       清同治五年(1866年),赵鹤清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有传说云:他在降生前,其舅祖母梦见有僧携鹤而至。于是,呱呱坠地的婴儿得了一个“小和尚”的乳名,学名“鹤清”。

        赵鹤清自幼聪颖好学,尤其喜欢绘画,“甫能握管,即好涂鸦”。7岁时,他开始入学读书,老师为他取名“松泉”。 12岁那年,他跟着父亲赵子骧来到北京。又于第二年跟随父亲到河南赴任汝南道员。少年赵鹤清由此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生涯,“东渡瀛浙之岛,北游燕赵之都,南揽六朝之风,西采三峡之胜”。在河南期间,赵鹤清先后拜北派山水画家徐少甫、刘旭初及昆明籍画家马伯瞻为师,学习书画技法。

        20岁之后,他到苏杭一带游历,在两年时间里,他遍访江南山水和名胜古迹,并拜沈瘦铁为师,学习南派绘画持艺。在这样的游学中,他对中国南北绘画的认知逐步成型,“北派擅魄力易失于枯窘,南派擅风韵易失于柔靡”“取其长而弃其短,熔南北为一炉,自树一帜焉”。这个时候的赵鹤清,已经因为不凡的画技蜚声艺坛。而且,这趟江南之行,也让他对江南园林艺术有着比较透彻的理解,这也为以后他在昆明的造园经历埋下了伏笔。

       完成江南游历后,赵鹤清回到云南老家姚安县光禄镇,开始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2岁的赵鹤清乡试中举,这一年,姚安县同年中举的还有由云龙、甘德柄、商延年等人。一年后,赵鹤清来到昆明,温习学业为去北京参加会试做准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鹤清赴京参加会试,正赶上清政府在逐步废除科堂改办学堂。赵鹤清传统知识分子追求功名的梦想就此戛然而止。因为在绘画方面才能非凡,他被清政府派到八旗高等学堂担任美术教习,同时在其他几所学堂教授图画。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走上了民主共和道路。这两件事,将赵鹤清的人生彻底改变。赵鹤清直到辛亥革命前才回到故乡云南,那是宣统三年(1911年),他已47岁。此前,他又被清政府委派到广东任职。回到云南后他在三勐地区先是担任司书,辛亥革命后又当上了三勐地区镇长。这段时间赵鹤清更像一位勤于社会治理实践的知识分子,一点一滴、力所能及地改变着他的家乡,且“政声卓著”。他在他郎厅(今墨江县)任职时,捐资百元大洋在城南修缮即将倾圮的“双桥”,“葺而新之”,解除了当地群众的交通之苦。这两座桥一名“涟漪桥”,一名“清溪桥”,现在双桥犹在,也成为当地一景。

        他在出任澜沧县首任县长时,创办“农事实验场”,引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种植水平。60岁那年,他还出任盐丰县(后并入大姚县)白井盐场知事(场长)。不过,赵鹤清骨子里的艺术气息并没有因为忙于政事而有所疏淡。在澜沧县搞农事实验时,他还与由云龙、张廷用合作,将清康熙年间的昆曲剧本《菩提树》改编为滇剧本《菩提女传奇》,这也成为楚雄州最早的一部地方历史剧。

        民国四年(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民国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遴选各地商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赵鹤清的国画《墨兔》参加博览会展出,并获得金质奖章。

         在游历云南山山水水时,精于丹青的赵鹤清留下了很多写生画作。民国五年(1916年),他将178幅写生画作汇集成册,交由昆明崇文印书馆印刷发行,名为《滇南名胜图》。这套六卷本的《滇南名胜图》由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唐继尧题写书名,云南文化名人由云龙、郭燮熙等人作序,云南唯一的状元郎袁嘉谷在序中称赞赵鹤清“松泉工于艺,艺精通妙理。心游史千秋,目营地万里”。



       《滇南名胜图》的体例,一边是写生图画,一边是简洁准确的介绍性文字。前三卷是昆明山水、园林和名胜,滇池、西山、翠湖、东西寺塔、圆通寺……用笔细入毫发,栩栩如生;后三卷则是描摹整个云南的奇山秀水,大理、武定、楚雄、通海、建水……无不进入赵鹤清的笔端。


 
      《滇南名胜图》是最早介绍云南风光的图书,在系统性、权威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当时其他图书均无出其右。这套书出版后,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致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中国地方志丛书”时,还将《滇南名胜图》列入“华南方志”之中。

       赵鹤清62岁那年,现实中的一场劫难正在向他靠近。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一股土匪到姚安光禄镇劫掠。此时的赵鹤清从白井场知事一职卸任,正在老家闲居。匪徒将赵鹤清劫掠而去,并逼迫家人按期筹集枪支和钱款。在期限到来之际,赵家还没有筹够赎金。在失去耐心的匪徒即将撕票之际,好心的房东悄悄将赵鹤清放走。这次被劫掠的经历对赵鹤清的心境影响甚大,他离开姚安来到昆明,在之后很一段时间里,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昆明和他年轻时即游历过的江南。

        昆明是云南的首府,山水旖旎、风物秀美,滇池、西山经常出现在他的艺术作品里。西山龙门景区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整整花了72年才雕凿而成。1939年,赵鹤清和朋友们去西山龙门景区游玩,走到龙门云华洞石栈道时,因栈道低矮,赵鹤清笑着说:“谁敢不低头”。后来,这句话就镌刻在了石栈道顶上。

       另外,在《滇南名胜图》里,赵鹤清还专门为龙门最高处的达天阁写过一副对联:举步危艰,要把脚跟立稳;置身宵汉,更宜心境放平。这副对联将人生哲理了无痕迹地融入眼前景物中,1930年,赵鹤清受邀赴南京前,这幅对联被刻在了达天阁中柱上。

       现在,游客在西山龙门景区,仍然可以看到这副对联和“谁敢不低头”这句话。

       60岁之后的赵鹤清,艺术旨趣更多地与现实发生契合。民国十九年(1930年),时任昆明市长庾恩锡邀请赵鹤清一起改造“近华浦”,也就是后来的大观公园。在这次合作中,赵鹤清在园林艺术方面的造诣得以充分展示。他不但与庾恩锡一起在大观楼前的水域中再现了“三潭映月”,还应省政府主席龙云之嘱托在大观楼旁专门修建了一座名叫“彩云崖”的假山。

        “彩云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即“假山真登”,游人来到大观公园后,可以爬上这座假山,饱览滇池边的“三潭映月”美景。

        这年秋天,赵鹤清又一次来到江南。他九月十三日从昆明出发,先到上海,再抵杭州。故地重游,赵鹤清心意起伏,成诗四首,其中一首写道:一别杭州四十年,低徊生事渺如烟。湖心一片旧时月,依样团栾到酒边。岁月频仍、白驹过隙的倥偬感,都付于笔下这“一片旧时月”了。

        赵鹤清的这次江南之行,与年轻时为期两年的游学相较,时间更长,所经历之事也更驳杂。他自辛亥革命之际回到云南,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掠之前,多年的基层政治实践经历,对官场已颇为厌恶,仁途之心早已看淡,所以,同一时期他的艺术创作也因而走上巅峰。

        这次再至江南,66岁的他与时任云南省府委员胡瑛同行,因而也再次涉入政治。来到南京后,他被国防部一位上将聘为秘书。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已经对政府的工作作风多有微词,这些不满通过他的诗与画得以一吐为快。他在画作《水鹰图》的题诗中写道:虚生两翼不翱翔,浮水沉波苦觅粮。到口鱼儿还夺去,朝朝只是为人忙。在画作《系足鹰》中又写:劲排霜翮气势雄,曾追狡兔奏全功。不因一线相羁绊,早入鹏程万里中。由画作和题诗,可一窥老人对时局不满的腹诽和胸中不平之气。

         赵鹤清逗留南京之时,正是中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所以他的艺术创作中多有民族存续的慨慷之音。“九一八”事变后,赵鹤清满腔悲愤,写出了《辽唁》七绝三首,其一:妄杀无辜旷代无,横飞血肉惨何如?从兹挽到东瀛水,难为倭奴洗垢污。另一首则表达了对政府当局的愤慨:逆来顺受太文明,一任凶人肆暴行。胡子泉九知此事,丝丝吹动指宁馨。

         东北沦陷后,赵鹤清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气息表露无遗。他在《重阳对酒》诗中说:对酒持鳌意气豪,壮心乘醉薄云霄。辽天夜夜鸣哀雁,恨不飞身扑此撩。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爆发。面对国民政府军队不断败退的消息,71岁的赵鹤清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满江红》:酸楚哀鸿声遍野,无家无室翘首望,茫茫蓝蔚,抚今追昔,大好神州乾净土,英雄流血化为碧……表达了他对战事不利的心急如焚,对当局抗日尚存摇摆的痛心,对扭转战局的急切之情。

         在南京的日子里,赵鹤清的生活也并非只有政治。他在艺术上的声望,所到之处都能引来众多的追随者。这其中,还有一批女学生,比如肖娴、孙多兰、王灿芝、周咏秋、邓玄霜等人,后来都成为社会知名人士。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应王灿芝夫妇的请求,赵鹤清将近两年的诗词结集出版,名为《松泉游草》。诗集分上下册共6卷,收集了赵鹤清的诗词600道,还附上了友人和诗30首。

        从民国十九年离开昆明,赵鹤清之后的11年时光都是在江南度过,民国三十年(1941年),他回到昆明,住在文庙东巷。此时的赵鹤清,已经74岁,他已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把自己的晚年时光都付予艺术创作。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接见了避难昆明的作家冰心夫妇和来昆明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又与来访的文化名流,如吴崇仁、王人骥、刘国裕、胡永龄等人一起寻幽揽胜,诗酒唱和、丹青互赠。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并没有停止游历,他还多次去宣威以及故乡姚安,并留下了大量诗词题咏和绘画作品。

         1950年,84岁的赵鹤清被推举为云南省政协委员。欣逢盛世,为了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老人家取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之旨趣构思绘就一幅《一唱雄鸡天下白》。1955年,这幅画参加布拉格艺术之春博览会,荣获第五名。
1954年,赵鹤清病逝于昆明,终年88岁。



赵鹤清与庾园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赵鹤清受昆明市长庾恩锡之邀,一起改造了大观公园,还为公园堆叠了“彩云崖”假山,展示了他在造园和垒石方面的才华。
 

       其实,在此之前,赵鹤清就与庾恩锡有过园林方面的合作,那就是他们二人联手打造的庾氏私宅——庾园(庾庄)。
 

       现在的大观公园,以古运粮河(大观河航道)为界,分为北园、南园两部分。北园即是大观楼所在区域,南园指的是庾园和鲁园这一片私家园林。
        1927年,庾恩锡在大观楼附近的滇池边买下了一块土地,建设庾园(庾庄)。他邀请赵鹤清一起设计庾园。

 

 
        庾恩锡、赵鹤清一起设计、建造的庾园,以中式园林艺术为主,又融入了西式建筑特色和日本园林艺术元素(庾恩锡曾在日本专修园林),在昆明的私家园林中别具一格。
 


 
       走进庾园,整个园林古木翠竹掩映,莲荷池沼处处,草坪假山错落有致,游赏其间,依然让人心情愉悦,流连忘返。园中的桥、堤、塘、石、木,因势赋形,师从自然,尽显东方园林魅力。
 


 
        园林中最显眼的依然是两层红色的晋侯楼(晋侯是庾恩锡的字),不过,晋侯楼是1998年重建,并非原来红楼的样子了。园中几排黄墙红瓦的苏式建筑,也是后来新修的。

         除了晋侯楼,庾园内的西式建筑很多,比如那座铁栏石拱平面桥,在中式园林中并不显突兀。离桥不远还放置一座欧式石牌坊,石牌坊柱上有四方兽和麦穗装饰,柱脚则拥以嬉戏的怪兽。

        牌坊正面留有赵鹤清书写的“寻芳深处”四个字,笔意深宏秀美;背面的“亦足以畅叙幽情”,也是赵鹤清所书,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方意韵的园林和西式牌坊,在庾园的核心区域毫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了。后来,赵鹤清在自己的一首诗《庾庄夜宴迴文》中这样描述庾园:纱窗绿聳石光寒,月上新阑夜饮欢;花影倒涵秋水碧,斜行一字雁声酸。
 

 
        庾园的假山也多出自赵鹤清之手。最大的一座在庾园南门附近,这座假山虽远不及后来赵鹤清在大观公园垒的“彩云崖”那么壮观宏伟,但小小顽石经他妙手点拨都有了生命,整个假山布局平衡中不失险峻,高低错落中又时时透出秀美。
 

 
        假山正面是庾恩锡题写的“壶中九华”四字,背面则留有赵鹤清的《庾庄垒石歌》:山海固无恨,精卫何踌躇。填海海弥深,驱山不受驱。劳劳此终日,愚以愚公愚。胸次多磊块,聊籍此消除。海滨有至乐,游人问其诸。

        这首诗以精卫填海的艰辛为喻,表达了赵鹤清以苦为乐、乐在垒石的逸然心态。

 

 
        在石拱平面桥桥头那座小些的假山上,留有赵鹤清的题刻“垒碧”二字。这座小山形制虽然很小,但造型小巧秀美,亦反映出赵氏垒石的艺术特点。
 

 
        出庾园南门,就是滇池草海,对岸则是大观公园。大观公园游人如织,赵鹤清与庾恩锡一起设计改造的这一园林杰作是昆明一张亮丽的名片;而庾园,平素则躲在清静里,游人了了,来此闲坐的大多是本地居民,连同赵鹤清设计、堆叠的假山和他的题刻,都一起在时光里慢下来。
 


 
赵鹤清*声音 ---以下为官员、文化名流对赵鹤清先生国学艺术的评价(部分)
 
        袁嘉谷(云南唯一经济特科状元):“松泉工于艺,艺精通妙理;心游史千秋,目营地万里。”
 
        张耀曾(护国运动功臣,1924年北京临时内阁摄行大总统职务):“先生为吾滇丹青名手……,欲从笔墨窥灵秀,舍先生无由。”
 
        由云龙(晚清举人,云南文化名人):“云南地处边疆,距中原及沿江沿海各省甚远,新书报不易输入,因而思想往往落后。其间独能革新,不守故常者,在文学、政治上为钱用中、张士麟,在艺术上则为赵君松泉。赵君不仅以艺术显,而艺术其尤著者。”
 
        龙云(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泉飞云出松常在,城是人非鹤又来。”(注:应和“松鹤奇缘”佳话,1943年5月龙云将宣威东山寺改名为松鹤寺,并题上联于山门)
 
        萧娴(著名女书法家,“金陵四老”之一,赵鹤清学生):“赵松泉先生,滇中名士也!道德文章书画冠一时,门前桃李半天下。”
 
        王灿芝(秋瑾女儿):“高人逸士并怀乘风破浪之思”。“兹有吾师古滇松泉赵孝廉者,好学不倦,异禀绝人,诗直探骊,文堪倚马,谪仙才调,朱郭胸襟,丹青擅摩诘之长,金石揭仓史之秘”。
 
        张维翰(1922年第一任昆明市政公所督办):“羡君艺事妆三绝,善画工书诗亦杰”。
 
         张文勋(原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纵观鹤清先生之国学艺术,窃以为亦可以用孔圣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之。
 
         张诚(云南著名书法家,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昆明钱南园研究会会长):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诗、书、画、印、园艺五绝作品,是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化遗产,激励着我们奋发上进,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曹晓宏(楚雄师院人文学院暨中国学院院长):“赵鹤清的园林,是他对于自然的一种始终不离不弃的一种关注、一种用心,只有一个关注自然的人,并且敬畏自己的人,他才有可能创造出像《滇南名胜图》这样的,滇中园林最高境界的作品,他也才能设计出那些有名的云南园林。”
“世人常谓钱南园书画名冠滇中,余则谓松泉先生诗词书画文史园艺诸端之成,应不在南园之下也。”
 
         郑千山(中华蒙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赵鹤清的诗词创作,成果丰赡。这些作品格调高古,意蕴丰厚,是云南文化的珍贵遗产。”
 
 
copyright ©2020 昆明市图书馆 滇ICP备17003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