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破城之前,平寇大将军固山贝子彰泰驻军昆明城东金马山下。这一夜,他梦到金马腾骧,第二天,清兵在金马山下大败吴三桂人马。围城8个月之后,固山贝子兵不血刃进入昆明城。
这段事迹被记录在清康熙年间《重建金马山灵应寺》碑刻中,也被赵鹤清写入了《滇南名胜图》。
赵鹤清画金马寺时,对它的历史并未回溯太远,只简单说“金马山之麓有灵应寺,建于明初。”
其实,昆明东郊这所寺院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几经更迭。云南近代学人罗养儒在《纪我所知集》中说它建自汉代,“后则时毁时修,不知凡几矣”。金马神祠、灵应寺、金马寺,都是它的名字。
保存在金马寺内的清嘉庆年间《重修金马寺灵应禅寺碑记》则记载:“至汉宣帝时,遣王褒持节祭金马碧鸡之神,而建祠焉,遂相传不朽。”这就把金马神祠的始建年代确定为西汉时期。
更多的资料认为金马神祠建于唐南诏时期,唐代樊绰所著《蛮书》中也说,“金马山在拓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山上亦有神祠”。
这所昆明最早的佛教寺院,最初是本土信仰祭祀场所。公元676年(唐仪凤元年),以佛教为国教的蒙舍诏(即南诏)威成王加封金马山神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并赐寺额“灵应寺”,俗称金马寺。
滇池岸边很早就有金马的传说,说它是滇池中的龙马交配而生,可日行500里,又叫滇池驹。金马寺成为佛教寺院后,金马就正式与阿育王三太子至德联系在了一起。
佛教“护法明王”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传说他有一匹神马,身高8尺,红鬃赤尾,毛有金色。阿育王的三个儿子都想得到这匹神马,于是,阿育王将神马放出,追上它的人就是它的主人。因为神马见到神辔后才会被驯服,阿育王就悄悄将神辔给了最喜欢的小儿子至德。至德一直向东追去,在滇池东山之上降服了神马。东山因此改名为金马山,至德也成为金马山山神。
金马寺历史悠久,代有兴废。现在的金马寺,已经包围在居民区和学校之中,在《蛮书》中“高百余丈”的金马山,现在只是寺后(东)略高的土坡而已,土坡后面又是鳞次栉比的居民区。赵鹤清在《滇南名胜图》中也说,金马山“山不甚高,而绵亘数十里”。
谁能想到,无论是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明军与元军的战斗,还是“三藩之乱”清军与吴军的搏杀,甚至公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的兵燹,都发生在这金马山下,山脚下的金马寺也因此未能幸免于战火。
幸运的是,每次被毁,金马寺都能迎来重建。特别是在明代的两次修复后,金马寺规模达至极盛,殿庑繁多,僧寮密集,从而一跃而跻身于昆明八大名胜之一——“金马朝晖”。也是在明正统年间,寺内建起一座13层的密檐式砖塔,塔名灵应塔,也叫金马寺塔。
有清一代,金马寺又曾多次重修。赵鹤清在《滇南名胜图》里记述了固山贝子彰泰在占领昆明城三年后施资重建金马寺,恢复旧观。公元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寺中建起神骥亭。
然而,仅仅四年之后,金马寺又被战火摧毁。这一次,金马寺再也无力恢复昔日繁盛,最终走向凋零没落。
到100年前赵鹤清画金马寺时,他还同时画了金马山。此时的金马山还“在昆明县东十里”处,依然是林木葱郁的郊外,山势平缓如马背,一户人家也看不到。此时的金马寺,规模已经与历史上极盛之时相差甚远,形制狭小逼仄。
在他的笔下,金马寺最显眼的就是神骥亭,它居于画面中央。一匹骏马头西尾东,骏马体型肥腴壮硕,很是威武。赵鹤清用文字记述道:祠前有金马模型,一亭覆之。咸丰三年,黄榘卿先生题曰神骥亭”。
由赵鹤清所画的金马寺来看,当时寺院里的树木相当繁茂,阿育王殿和至德殿都隐于绿叶之下。只有寺后的明代砖塔高高耸立,似仍能听到塔顶大鹏金翅鸟——伽楼罗迎风鸣叫的声音。
现在,曾经战火弥漫的金马山已不可寻,金马寺却仍在居民区中梵唱声声。隔着金汁河,从曲折的街巷走进去,在转弯处抬起头来,十几级石阶之上,就是庄严肃穆的金马寺山门。
不复当年的规模宏大,现在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金马寺,日影闲落、庭院幽静。转过山门,再次拾级而上,穿过殿庑,传说中的神马就已经在眼前了。原来的神马塑像已毁,新塑神马高2米长4米多,仍然头西尾东,通体金黄,鬃毛和尾巴都如火焰般扬起,仿若在奋力疾行。
原来的神骥亭现在叫神驹亭,雕梁画柱,围护着神马。神马奔驰的方向,就是目前寺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三太子殿(即原来的至德殿)。殿中供奉的就是佛教护法明王阿育王的三儿子,也就是金马山山神至德景帝。三太子面目俊朗,身着金盔金甲,背负金剑,手持神辔。他就是凭神辔驯服了神马。
至德景帝的塑像与赵鹤清在《滇池名胜图》所述极为一致。至德殿在赵鹤清笔下只露殿宇轮廓,但他在配文中说,殿内所奉“偶像为翩翩公子而身着戎装,盖即阿育王第三子名至德者也”。
寺院后面,建于明代的十三层砖塔依然是金马寺的标志之一。砖塔层层而上,黄身黛檐,至最高处四只大鹏金翅鸟迎风而立,似朝着四面八方发出鸣叫。
这片规模不大的梵音古刹,其他季节绿意森森,到了秋末冬初,寺中银杏、滇朴一片金黄,又会给四周的居民区增添不少幽静和诗意。
1983年,金马寺的三太子殿、神驹亭以及金马寺塔被公布为昆明市官渡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先后几次对寺院进行修缮和恢复。
现在,金马寺的修缮仍在继续,阿育王殿和财神殿脚手架林立。将来,金马寺会以更为切近历史的面貌与众多游客见面。
古寺甘霖降,太平祥瑞生。这座昆明城最早的佛教寺院,一路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一次次被摧毁,又一次次顽强重生。在这个过程中,“东骧神骏”的金马,也成为昆明城历久不衰的文化形象之一。
一座寺院的坎坷与荣光,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未来,那些宏大与微小,在每一滴雨水里,在每一线阳光里,在古塔风铃的每一声梵唱里,也在周围居民的落寞与欢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