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名胜图

黑龙潭(下)

时间:2024-05-15 14:39  点击:

 据明代王景常《龙泉山道院记》,自唐南诏时期以来,昆明地区民众遭水旱灾害,必祷于黑龙潭。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进行修葺,建筑规制不断完善。

俗称下观的“黑龙宫”,即为《滇南名胜图》中的“龙神祠”。明初,黔国公沐氏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
 


赵鹤清绘下了树影掩映的黑龙宫外景,建筑群背靠起伏的山峦,正殿供龙王,配殿供水族等,院中有黑龙戏水的塑像,均为兴云降雨之神。
 


黑龙宫门前两棵300岁的紫薇,尤其受到市民喜爱。每逢盛夏,满树花枝摇曳,明艳的粉紫色映着黄墙朱门,远看如云霞灿烂。

最有趣的是,轻轻挠动紫薇树干,便会枝叶俱动。难怪,古人要把紫薇称为“不耐痒花”。

依山而建的上观始建于元代,即为“龙泉观”。从龙潭之左折而上,只见岩壑环亘,古木参天,山门拱门牌坊,上书“紫极玄都”。

整个龙泉观顺着山势层层升高。雷神殿、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长春真人、通妙真人祠……五进十三所院落,殿宇重重,蔚为壮观。

黑龙宫与龙泉观,上下两观均依山面水,互相独立又浑然一体。

漫步龙泉观之中,随处可见合抱之树,花木繁茂,鸟鸣不已。按照道家美学,整个建筑群融入自然山水,并不追求华丽威严,更显得宁静平和。
 


三清殿前,铸于清道光年间、高五米的铜香炉依然烟云缭绕。至今,龙泉观仍是滇中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和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龙泉观碑亭内,保存着历代大量珍贵的碑刻,诗词、书法、绘画荟萃,见证了黑龙潭的历史变迁。值得一提的是,观内还保留了明初长春派开派祖师刘渊然真人仅存于世之真迹——“镇天宝符”文物碑刻。
 


作为昆明一座活着的“古树名木博物馆”,黑龙潭也一直是人们钟爱的游园赏花之地。著名的“黑水祠中三异木”——唐梅、宋柏、明茶,即种植于龙泉观。

唐梅,位于祖师殿东侧,相传为唐南诏时期道安和尚手植。每到春节前夕,花开粉艳,暗香袭人。阮元考证汉祠故址时,正是在这儿写下了著名的《游黑龙潭看唐梅二律》。

观中现存最雄伟的古木,即为不远处的宋柏。

宋柏高28米,枝叶茂密,古根盘结,距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在《滇南名胜图》中,赵鹤清还绘下了一个戴着西式礼帽的游人,正抬头仰望参天古木的丰姿——这个有趣的细节,也映射出清末民初的云南生活图景。

明茶则种植于明孝宗年间,被称为“一念红”,又称“早桃红”。虽然是“三异木”中资历最浅的,开起花来却先领风骚。
 


每逢初冬,碗大的茶花开得艳若丹霞,萧瑟的气氛一扫而空。1961年,郭沫若游黑龙潭时便为它赋诗一首: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破唐梅睁眠倦,陪衬宋柏倍姿雄。
 


赵鹤清绘《滇南名胜图》时,专门写下了“龙泉观古梅甚多”。如今,黑龙潭更是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赏梅胜地和梅花研究基地。

园内荟萃了数千株梅树、梅桩及明清时期的古梅,冬末春初,幽香扑面,亭台楼榭散布其间,“龙泉探梅”也成了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

待到春深,依龙泉山麓而建的“杜鹃谷”中, 35万余株杜鹃花又仿佛被春风点燃,姹紫嫣红。
 


一年四季,黑龙潭公园都是赏花胜地,给城市生活增添了无数亮色。“春城”之美,在这儿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黑龙潭(上)
copyright ©2020 昆明市图书馆 滇ICP备190019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