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
公元1827年(清道光七年),时任云贵总督的阮元游黑龙潭,不但留下了传世对联,还考证出此处正是《汉书地理志》所载的“黑水祠”旧址。
如此算来,被誉为“滇中第一古祠”的黑龙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同样热爱山水的赵鹤清先生,则把这里称为“滇南名胜之最著者”。在《滇南名胜图》第三卷中,他在黑龙潭一连绘下6幅图,分别为“黑龙潭”“唐梅”“宋柏”“龙神祠”“薛尔望先生祠墓”“鱼楼”。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因山下有深潭,相传有黑龙潜居,故名黑龙潭。
古往今来,这里一直是昆明人消暑的好去处,也是有名的道教胜地。《滇南名胜图》详细描述了黑龙潭的景观:
“上为龙泉观,有唐梅宋柏;下有深潭,水自潭中涌出,灌溉民田数万顷。潭西为龙神祠;潭东有薛尔望先生祠墓;南面有亭三楹,额曰‘潭波映月’。”
走进如今的黑龙潭公园,眼前绿树森森。尽管相隔百年,仍然能感受到赵鹤清笔下的幽深景色——“林木阴翳,盛夏亦寒气逼人”。
黑龙潭潭深水碧,树古花盛,古建筑群绕潭而建。
两潭水俗称“清水潭”和“浑水潭”。深潭即清水潭,面积600平方米,水最深处有15米,有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涌出;浅潭水色浑黄,面积2600平米,水深约0.5米。
两潭水色迥异,一清一浊似道家太极图。水面相接,鱼儿却互不往来,形成“两池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的神奇景色。
最让昆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龙潭变脸”。一夜之间,清水潭潭水变得浑黄,甚至发红,仿佛“南瓜汤”的颜色。同时浑水潭也会变清,每次持续时间不一,大多在一天到一周左右。
近年来,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每次都能引起媒体报道和市民围观。经专家分析,“龙潭变脸”是地质原因所致,但至今仍然没有准确解释。
漫步潭边,只觉满目苍翠,凉风习习。翠竹碧波环绕着石栏,有方亭三栋,悬有一匾“龙泉观鱼”。这里,便是赵鹤笔下的“鱼楼”了。
早在明清时期,“龙泉观鱼”便是一景。近年来重修观鱼楼,新建水榭,潭边的景色更加雅致。游人熙熙攘攘,锦鲤追逐嬉戏,清幽的黑龙潭,也多出了几分热闹的生气。
赵鹤清笔下“味极甘冽”的珍珠泉,也正是隐匿于亭台之间。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珍珠泉都是有名的泡茶水源地。
除了美景如画,黑龙潭边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昆明历史上著名的“忠义之士”薛尔望,正是葬在这里。
薛尔望,字大观,明末昆明府庠生。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帝从昆明败走缅甸。薛尔望痛惜南明大势已去,携妻儿媳孙侍女投黑龙潭殉节。
赵鹤清单独绘下了薛尔望的全家合葬墓,画面中墓呈圆形,石雕护栏,茂林修竹,与如今基本一致。他还详细写下了薛尔望全家尽节的始末,包括薛与妻儿的对话——“吾不惜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
一介书生,以死殉国,感动无数后人。在《滇南名胜图》中,如此大篇幅讲述一个人物也非常少见。
两千年风云流变,黑龙潭花开花落,时序回转,只有那两潭潭水,有时清有时混,才不管世事如棋,清浊之变,只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