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虫山绵亘于昆明市区北部,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里所说的“北走蜿蜒”,说的就是长虫山。虚凝庵就建在长虫山半山腰上,根据记载,虚凝庵建于公元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距今已经有700年历史。
赵鹤清所画的虚凝庵,准确地描绘了寺院所在的地理环境。虚凝庵静卧于山腹之中,周围绿树环拥。看寺后,长虫山山势起伏,层峦叠嶂;寺前则地势平坦,山势巍然中却偏偏闪出一条通道,站在这里,清末民初的昆明城也都尽在眼底了吧。
因地处长虫山山腹,虚凝庵周围环境清幽秀美,《云南通志》说这里“林木深秀,瀑布飞流”,《昆明市志》则说它“翠巘丹崖,鸾停鹄立”,对比《滇南名胜图》里所绘虚凝庵,可见赵鹤清笔法不虚。
关于虚凝庵的源头,据《昊天通明殿碑记》所载,元朝初期,曾有游方道士张霞溪在此结庵修行,他道力深厚,广结善缘,所以虚凝庵很快成为著名的“岗头三庵”之一。
云南学者罗养儒的《纪我所知集》,记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云南,写到虚凝庵的创立时,说长虫山下有一眼泉水,“下注成潭”,“昔有称砣真人结庐泉畔,清修成道。”
在《滇南名胜图》的配文中,赵鹤清也讲了虚凝庵的来历,它更像一则民间传说。说的是有个做小买卖的人,姓张,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一天他出门做生意,但因为忘了带秤锤,所以又返回家中,发现妻子正与人私通。这位生意人心胸甚是开阔,成全了妻子与她的情人,自己到虚凝庵那里结庐修炼。所以,他又被叫作秤锤道人。
因为虚凝庵建在长虫山半山腰上,可以俯瞰整个昆明城,所以它很早就跻身昆明名胜之列。罗养儒在《纪我所知集》中专门提到虚凝庵开阔的视野:
寺前眼界,在附近省垣之各寺当中,虚凝庵应居第一。盖旷观远瞩,能纵目于数十里之外也。且盘龙江宛曲如线,横度于山前,尤饶意味。
既是省城名胜,所以虚凝庵与众多文人墨客均有交往。赵鹤清在《滇南名胜图》的配文中说“其下有杨升庵读书楼”,而《云南府志》和《昆明县志》的记述更为详细:明朝嘉靖年间,杨升庵被贬到云南,在未到西山“碧峣精舍”前,曾在虚凝庵一小楼内读书写作,史称“杨升庵读书楼”。
在虚凝庵读书的人还有很多,《纪我所知集》写道,“在清光绪间,多有文人墨客在寺写读,取其眼界空明,心胸爽豁也”。
与赵鹤清所绘的昆明其他寺院相比,民国时期的虚宁庵规模已经很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寺院建筑已经连绵成片,殿宇廊庑有十数栋之多。
但是,在随后的岁月里,虚凝庵并没有继续发扬光大,反而走向了没落。罗养儒在《纪我所知集》中记述道:又以近四五十年来,殿宇因失修而崩颓,近寺树木,全为恶人砍伐竟尽,更无风景之可言矣!
从时间上来说,罗养儒对虚凝庵的记述要比赵鹤清为近。可见,1916年前在赵鹤清笔下还规模可观的虚凝庵,在之后的岁月里,因失于管护维修而至寺院建筑崩坏,不但寺后“泉涸而潭湮”,连寺院周围的树木也被人大肆砍伐,面目全非。这个时候的虚凝庵,环境毁坏,更不可能再位踞名胜之列了。
而据云南省宗教委相关资料记载,一直香火旺盛、曾为昆明九大公园之一的虚凝庵,因战乱及“文革”的破坏,已是“墙倾檐摧,名存实亡”。
光阴过隙,日月如梭。现在的虚宁寺,经过重建,再次成为昆明市有名的名院巨刹。
从长虫山东麓驱车而上,不过一公里,就到了虚宁寺门前。在《纪我所知集》中,罗养儒说虚凝庵“寺为三进,各随山势而成,则是层次而上”。1998年,虚凝庵按中国传统寺庙风格重建,依山势而上,层层登高。2011年,虚凝庵改名为虚宁寺。
经过多年重建,现在的虚宁寺,已建成有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财神殿、伽蓝殿、祖师殿、海会塔等殿宇、佛塔,寺内布局严谨、雕梁画栋,肃穆整洁。
站在虚宁寺山门前,首先会被一副楹联吸引。上联是:诸天自梵音,每思玉涧流泉,响答钟罄;下联是:故国犹尘劫,愿洒杨枝甘露,洗尽甲兵。
这是当年民国元老、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先生所题,楹联表达了对寺院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
虚凝庵也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交集。1927年12月,中共云南地下工委书记王德三同志,曾在虚凝庵里主持召开过重要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
进入山门,是精致秀美的放生池。这里绿萝垂枝,泉水丰盈,锦鲤在池中悠然游动。一下子将人带入佛门尘外的清净心境。
拾级而上,经过威武的天王殿,再往高处走,就是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大殿内的佛像,都是用整块汉白玉雕制而成,温润洁白。
大雄宝殿前地势平坦开阔,一侧的观景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依然可以“旷观极瞩,能纵目于数十里之外”,只不过,与民国时期相比,“宛曲如线,横度于山前”的盘龙江,早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遮住。
现在,站在观景台上,昆明北市区尽收眼底,那一栋栋高楼,展示着这个城市取得的经济成就,楼群和街道间走动的人们,过着平凡而安宁的生活。越过重重叠叠的高楼,目光向南,则是一碧万顷的滇池和深黛静默的西山,这一座高原城市的山水与人文,都诗意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离开观景台,行过大雄宝殿,后面是观音阁。观音阁内的汉白玉观世音菩萨,重达17.6吨,是云南省较大的一尊汉白玉观音菩萨像。观音阁附近新建的海会塔,以远处的城市楼群为背景,更显安宁祥和。
据史书记载,原来的虚凝庵,寺后有流泉潭水,还有一则“烂背鱼”的逸闻。秤锤道人在此修炼时,将吃过的残鱼丢弃到寺后的潭水中,这些鱼就都活过来游走了,它们背上骨头毕露,所以乡下人都叫这种鱼为烂背鱼。
在《滇南名胜图中》,赵鹤清也记述了自己曾到虚凝庵寻访烂背鱼,但是山下的老人们告诉他,光绪年间还能看到烂背鱼,但是十余年前由于山洪暴发,池水被泥土掩埋,烂背鱼已经看不到了。
现在的虚宁寺寺后,虽然难觅流泉潭水,但风景一如赵鹤清百年前所画,山峰连绵起伏,绿树层层叠叠,而另一侧,则是幽深的山谷,谷内青竹摇曳,藤萝纵横,可尽享山林野趣。
所以,来虚宁寺,不但可以高山揽胜,观赏今日昆明城的繁华,还可以在山林里享受森林氧吧,浣洗满身的凡尘。
百年前的《滇南名胜图》,让我们看到了虚凝庵的世外尘缘,清新野趣;现在的虚宁寺,则让我们在浮生的平静中,看到城市欣欣向荣,聆听时代前进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