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位于商山之麓,又称“冷泉”“龙池”,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传说池里有五个泉眼,清泉涌流,碧波荡漾。
据史料记载,远在宋代,名为“冷泉”的莲花池就已是游乐胜地。明代,“龙池跃金”亦是昆明六景之一。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又在莲花池畔兴建“安阜园”,供其宠妾陈圆圆居住。
然而打开《滇南名胜图》,清末民初的莲花池,却是一个郊野池塘的模样。画面中林木茂密,远山绵延,有小舟泛于碧波之上。
实际上,那时的安阜园,早已在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军围攻昆明时毁于战火。距离赵鹤清绘图,已经过去了200多年。虽未能亲眼目睹安阜园全貌,他仍然忠实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莲花池》一篇中,赵鹤清描述了池畔风光与过往传说——商山之麓,“旧皆桃林,近则环堤皆杉。下有冷泉,浴之可以去风疾。”也就是说,旧时人们相信在莲花池里洗浴可以治病。
在《陈圆圆梳妆台遗址》一篇中,赵鹤清则引用了《昆明县志》——“吴三桂既死,相传其美人陈圆圆久入道……安阜园在城北商山寺,父老云有圆圆墓焉。其旁即梳妆台遗址。”
一代美人的梳妆台,彼时早已埋没野草之中,只剩一个大土堆。他不无遗憾地写道:“民国四年七月,余亲至其处访之,仅一方形土阜。”
虽然成了人们口中的“野园”,安阜园遗址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仔细观察赵鹤清所绘的两幅图画,山林掩映之中,也可寻觅到院落亭台的踪影。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英国驻昆明领署曾租得莲花池及商山的一部分土地,辟为花园及狩猎场。抗日战争时期,不少人包括西南联大师生也不时前来探访莲花池旧迹。曾在昆明度过7年时光的汪曾祺,常和友人闲步莲花池,在《昆明的雨》一篇中还专门写到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石像。
1958年,莲花池被辟为公园,此后受周边环境污染,一度破败凋敝。直到2008年,经过重修的安阜园与莲花池公园再次亮相,历史名园重新绽放光彩。
除了扩大湖面,公园依照原有建筑格局和史料记载,重建了燕安堂、虎阜堂、听雨榭、啰唝堂、座啸亭、澄怀亭等建筑,复原了一个精巧的江南风格园林。
与熙熙攘攘的翠湖相比,莲花池显得清幽。公园虽然面积不大,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一池碧水居于中央,周围环绕着亭台楼榭。
围绕着莲花池的历史典故,新的“龙池八景”也出现了——安阜新韵、五华聚秀、四面荷风、妆楼倒影、商山梦痕、宏廊烟柳、龙池跃金、冷泉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