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名胜图

祖遍山

时间:2024-05-05 10:09  点击:

老昆明城“三山一水”,水指的是翠湖,山指的是五华山、螺峰山和祖遍山。

螺峰山就是现在的圆通山,五华山因其地势在昆明城内最高,多为地方政府驻署之地;海拔1915米的祖遍山,从东面与五华山形成拱卫之势。
 


赵鹤清在《滇南名胜图》中也说,祖遍山“在五华山左,旧通志上建大德寺,中有双塔,俗名双塔寺”。
 


翻开《滇南名胜图》,赵鹤清通过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清末民初时的祖遍山。

从画面上来看,100年前昆明城中的祖遍山,依然有山的感觉。山脚下民居错落,沿着一条甬道上行,林木渐深,到了山顶,就是大德寺了。

大德寺寺墙依山而行,殿宇巍然肃静。最引人注目的,是寺中耸立的双塔。在赵鹤清的笔下,双塔是祖遍山最高的建筑,双塔四周绿树环抱,看起来环境甚是清幽。
 


从这幅画作看来,清末民初的祖遍山仍然是昆明城内一处寻幽访胜的所在。据记载,祖遍山上“古柏森森,翠荫蔽日”,上到山顶之后向南看,城里鳞次栉比的房舍尽收眼底,远处的滇池一碧万顷,浩瀚无垠。昆明城中的另一组“双塔”——东、西寺塔与大德寺双塔遥遥相对,别具一番趣味。

赵鹤清画祖遍山和大德寺双塔的地点,在山脚下的绿水河畔。祖遍山下原有大小绿水河流过,河水倒映着山上的双塔,遂成为明清昆明十景之一,“绿映双塔”。

元明清时代的祖遍山,林木苍翠,流泉飞溅,山花烂漫,佛殿巍峨。这样的美景自然引得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并留下众多诗词歌赋。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朱昂极言祖遍山之高,说它“拂槛云烟坐可求,远瞻金马入层楼”;清道光九年进士戴絅孙游山之后,则留下了“双塔云中,一楼天际。城廓千家,沧海几世”的名句。
 


《滇南名胜图》出版了100年,祖遍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按图索骥,祖遍山、大德寺双塔 、绿水河都难觅其踪。在岁月的更替中,祖遍山和大德寺已经湮没在越来越密集的居民区里,绿水河则在城市的变迁中彻底消失了。为此,民间还曾经发起过“寻找祖遍山”的话题。

不过,大德寺双塔就在祖遍山巅的历史记载,使人们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找回了祖遍山。
 


从车水马龙的人民路向北转入如意巷,地势越走越高,行至华山东路,坡度越来越陡,路两边挤满了居民区。华山东路43号,是一个不起眼的家属院大门,走进去,从一栋6层高的老家属楼转过来,质朴庄严的大德寺双塔就出现在眼前。现在,你已经站在祖遍山的山顶了。
 


大德寺始建于辽金,原称“极乐宝宫”,因为在元大德年间进行了大修,增广殿宇,自此改称为大德寺。大雄宝殿与接引殿之间的双塔,增建于公元1469年(明成化五年),双塔平面呈四方形,为十三层密檐实心砖塔。双塔大小形制相同,相距27米,高约21米。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
 


双塔建成后,有诗赞曰:大德安坐祖遍怀,出奇螺峰五华外。两座浮屠冲云霄,绿映双塔万众拜。

现在,站在祖遍山顶、大德寺双塔之下,不由人感慨时光变化之巨。不但香烟繁盛一时的大德寺不复存在,历经500年更迭的双塔,也被周围的居民楼围拥其中。漫步塔下,如坐井观天,不复当年“两座浮屠冲云霄,绿映双塔万众拜”的盛况。而且,在1957年的维修中,双塔塔体被抹以水泥,将砖塔的本来面目完全遮盖。

大德寺及双塔在历史的烟云里一路走来,确实饱经沧桑。它历经兵燹,遭过地震,西塔塔顶在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还曾被风次落,可谓屡坏屡修。寺院房舍也经常被挪作他用,明朝初年寺院就曾被征作官府衙门;清末,寺内设工矿学堂;民国时期,先后在此设高等师范、高级中学、农业学校、昆华女师、求实中学等教育机构,寺院在凡尘之外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

赵鹤清在给祖遍山这幅画的配文中,也坦率写道,大德寺“现已改设工业学校”。不过,他没有过多纠缠于大德寺的沿革和历史上所经历的劫难,而是着重写了大德寺华严经的掌故:

说的是明永乐初年,大德寺住持道源和尚擅长书法,他用金泥银粉书写了一部华严经,存放在附近五华寺中的铜箧中。明末兵乱,这部装有华严经的铜箧被沉到了滇池里。到清康熙年间,铜箧和经书被找回,但盖子已失,到了嘉庆六年,盖子也被渔人打捞上来。后来,经书和铜箧被供奉在大德寺。到赵鹤清画祖遍山时,铜箧已转至博物馆保存。

云南另一学者罗养儒先生在其著作《据我所知集》中,也讲到大德寺大殿佛案前的“大铜柜”, “是一藏经椟也”,他小时候曾经“摩挲此一古物”。不过,关于藏经椟的来历,罗养儒记述为元顺帝时被洪水冲到寺中。
 


其实,除了山顶的大德寺双塔,祖遍山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昆明的现代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双塔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在悄悄诉说着祖遍山当年的记忆。

华山东路7号的东苑别墅,是一栋法式建筑,原为云南民主人士宋嘉晋的私宅。庭院风格古朴,院内花木扶疏,坐下来喝茶谈天最为惬意。
 


距大德寺双塔100米,则是历史悠久的节孝巷。200米长的节孝巷,从祖遍山山顶一路向东向下,颇有几分陡峭。巷道狭长幽静,许多建筑仍然保持着民国建筑的风范。节孝巷39号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这是一座传统的四合院,白墙青瓦,甚是古朴。1926年11月7日,在夜幕的掩护下,共产党员李鑫等人在这里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会议。
 


走出节孝巷东口,已经到了祖遍山山脚,面前是热闹繁忙的青年路。过了青年路,就是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了。

100年前的祖遍山和大德寺,在赵鹤清笔下还是风景优美的寻幽访胜之地;岁月侵蚀,世事变迁,现在的祖遍山和大德寺双塔,庭阶寂寂,在居民区中安然晒着太阳。

2011年时,这里曾想搬迁居民建成市民公园,重现大德双塔的历史风貌。后来,这个项目搁浅了。

500年过往,大德寺双塔仍然伫立于祖遍山顶,在周边居民的红尘琐碎里,一任风雨流转。不变的,是明灭相继的塔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玉案山
copyright ©2020 昆明市图书馆 滇ICP备19001979号-1